williamhill官网关于教师备课的有关规定 |
发布人:
张鸿韬
发布时间:
2015-05-19
浏览次数:
158
|
第一章.总 则 第一条 .备课是教学过程的教学准备环节,妥善的教学准备是顺利完成教学各环节任务的基本保证。为保证教师备课工作充分有效,特制定本规定。 第二章. 备课要求 第二条.认真研读拟开设课程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,了解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所处的地位、作用,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具体要求;明确本课程与已开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,以及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;熟悉课程内容体系、重点与难点、考核方式、教学时间安排,并以此作为备课准备的基础。 第三条.根据课程教学及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,得到批准后作为课程教学用书。 第四条.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制订授课计划,编写教学日历,在认真消化教材和相关教学参考资料的基础上,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撰写教案与讲稿,并制作多媒体课件。 第五条.对教案的基本要求是: 1.要体现教学法的要求; 2.要能反映教师的授课目的和意图; 3.是教师的实际授课提纲而不是教材的复印或缩写; 4.要反映教师的授课风格和特色; 5.要吸收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新成果,反映学科及课程的前沿学术动态,及时补充、更改、完善。 第六条.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: 1.教学目的; 2.教学要求,如了解、认识、把握、掌握、应用等; 3.教学时数、主要内容和教学进度计划; 4.教学重点、难点和解决方法; 5.教学方法和手段,尤其要针对重点和难点提出合适的教学方法; 6.需要讨论、分析或向学生提问的内容; 7.要参考书目,如著作、教材、论文及相关网址和其他资料来源等; 8.布置的预习、复习、练习内容。 第七条.备课时要注意专业知识与学习方法传授并重,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注意理论联系实际。 第八条.备课时应认真处理好重点和难点的讲解,设计好教学内容,做好与先修、后续课程及同步课程的衔接和配合工作。 第九条.备课时应设计并试做准备布置给学生的课后作业,合理安排课后作业的数量和难易度。 第十条.同一门课由2人以上同时开课时,应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,鼓励各教研室组织集体备课。集体备课情况应当有文字记载,内容包括课程名称、参加人员、时间、地点和讨论内容等。 第十一条. 原则上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,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不少于一课时。主持人综合大家的意见,改进教案,授课教师根据改进后的教案,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改进、完善个人教案。 第十二条.因事(会议、党课、外地读博、产假等)不能参加集体备课教师必须事先向教研部主任说明情况。备课记录中要有记载。 第十三条. 教师每学期无故缺席两次或请假三次以上(含三次)、五次以下(含五次)者,年底考核不能评优,不能评优晋级,师德评价不能为A,不享受学院年终给予教师的福利待遇。 第十四条.应熟悉教学环境,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、电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、网络辅助教学、实验教学的教师,应在开课前熟悉相关设备或网络环境,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。
|